小麥制粉工藝流程解析
不同面粉廠因制粉工藝的長短即研磨道數和生產能力及要求面粉的質量不同而有所差別。生產能力大而要求面粉質量高的研磨道數要長一些,反之即可短些。一般情況下,生產能力為100-500噸的車間,在生產低灰分的等級粉和專用粉時,皮磨為4-5道,心磨9-11道。為使各位面粉界人士更好地運用制粉知識,提高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現就制粉工藝各系統進行詳細的分析。
磨制等級粉、灰分低的高質量食品專用粉時,前道皮磨系統的物料經篩理后得到的粗粒和粗粉,都是由大小、形狀和表面狀態不同的顆粒組成。麥渣的大小在18W/60GG之間,粒徑約0.35-1.25毫米之間,粗粉在8XX-12XX之間,粒度約.1-0.3毫米。麥渣、麥心、粗粉的混合物由純胚乳、帶麩胚乳和麩屑組成,麥渣、麥心的混合物中磨碎的表皮混入面粉后就會使面粉灰分增加,粉色變暗,面粉的經濟價值降低。因此,為了提高低灰分的面粉的出粉率,提高面粉品質,各公司均使用清粉機,組成清粉系統。
1.清粉系統的基本流程:
2.清粉系統組成的原則:
首先將1-2皮的大、中粗粒、粗粉都經過有強風的清粉機清粉。經清粉送到心磨系統去的物料,基本是灰分低的優質麥心,在心磨后無需再安排清粉工作。對3皮的中、小粗粒及粗粉經過清粉工作,可以直接增加進入心磨系統優質麥心的數量,多出優質的小麥粉。
3.圖P1的清粉系統較為簡化,設粗渣、細渣、麥心、次渣四道清粉系統。生產能力小的廠一般只設粗渣和細渣兩道清粉系統,麥心和次渣不再清粉。圖P2的清粉系統比較完善,分麥渣清粉機、麥心清粉機、1渣磨清粉機、2渣磨清粉機、次渣磨清粉機和次麥心清粉機六道清粉系統。
所有進清粉機的物料經清粉后,首先取得的篩下物為麥心,其灰分在0.5%-0.7%之間,進前路心磨;其次的篩下物是連有部分麩皮的麥渣,進1Mc或渣磨,第一層篩上物連粉麩進皮磨,如果清理細物料時進尾磨。經清粉機后送入其他系統研磨的物料,其質量(灰分)必須是與之相當的系統。同樣,進清粉機的物料必須是粒度相當和質量相近,這樣才能發揮清粉作用,取得好的清粉效果。
|